在互联网界,性格倔强,说话直爽还自带撕逼属性的,周鸿祎肯定是其中一员, 一些媒体甚至直接给他起了一个“ 红衣大炮 ”的外号。


  这不,在12月23日 360 的媒体答谢会上,周鸿祎在感谢马云教会他演讲后,又去调侃了一下最近停盘中的乐视,他表示:今年,一些企业令自己意识到不能太贪心什么都做,然后闹得没钱 …… (真 撕逼 直率Boy)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撕逼属性,很多恨他的人恨的咬牙切齿,但真正喜欢他的人觉得他率真、直爽。


  这些年,许多富二代开始创业,也不断有“穷人就不应该创业”、“富二代创业更容易成功”等声音出现。周鸿祎作为一位已经有所成绩的创业者,对于创业这件事,犀利的他也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想法:


  穷人才应该创业。因为很多创业者在缺人少钱的情况下,才逼得自己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自己做出极致的创新。


  与其他创业者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但总参加乱七八糟的大会没有用处,安心的打磨产品才是正路。


  企业不赚钱可耻,光靠炒作、PPT发布会做不好品牌!


  一、穷人才应该创业,穷能逼出创新和潜力


  之前 ,我看到有个文章,说穷人不能够创业。我是很少骂人的,但我实在忍不住想问,哪个傻帽写的呢?他凭什么这么写?土豪就可以乱做投资人啦?文章逻辑是非常错误的。


  我认为,其实今天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穷人,大家通过创业期望改变现状,我觉得无可厚非。而且很多创业者成功后,摇身一变,把自己描绘得非常高尚,好象他一出生就有这么高的思想,其实并非如此。


  我想说,穷人如果不应该创业,那中国谁还应该创业呢?


  文章里说很多创业者因为穷惯了,花钱特别节省、特别吝啬,老想不花钱办大事,还反问,如果不花钱能办事,那BAT花钱养那么多市场公关人员干什么呢?


  我想替他回答一下。 我发现,很多大公司花了很多无用的钱,还办不成事。但注意!这是大公司的特权,不是创业公司的特权。我甚至对比过外面的小团队,和大公司做同样产品的团队,发现产品做好,真的未必砸很多钱去推广。


  而且,正因为很多创业者没有钱,或者缺人少钱和资源,才逼得你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你做出极致的创新。 反过来看,很多团队就因为有很多钱,所以产品不需做到极致,照着别人抄一下就够了。


  这两年,很多新锐的公司起来,在他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太多钱。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穷人思维、缺少资源的思维,才能把一个公司的潜力挖掘出来。


  我认为,在大公司里面,也包括360,我们搞所谓的内部创业、内部孵化,我觉得是假创业。因为他跟创业者最大的差别是,外面的创业者会面临生死的问题,在生死压力前面,有的创业者可能就下去了,但有的创业者就会被激发出无限潜能,绝路逢生。这样才能造就真正强悍的创业者。


  相反,在大公司内部,一个事儿做不好可以找无数理由,因为公司的班车开得不及时,因为今天雾霾太重所以我不太想上班,只要跟老板解释了,我可以异地再换个部门,或者再接个项目,完全没有生死压力。


  大家都认为,我还算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也喜欢创新。 我认为,创新都是憋出来的,如果你有太多钱,可能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文章还说有些创业者太刻苦,每天只知道勤奋工作,所以他就觉得这些人完全没法思考。他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


  这句话貌似说的很有道理,但它绝对不是说,你不要勤奋。只是说,你不能只是埋头拉车,每隔一段时间要花点时间抬头看路。但是,即使你有正确战略,能否成功,还取决所有细节上的执行和把握。你要把握很多细节,就得非常勤奋和辛苦。


  文章的作者说,这个结论是他从雷军身上总结的。但雷军同志恰恰是这个行业里最勤奋的劳模。乔布斯传记里面,写了很多真实的细节,乔布斯对一个图标里的每个颜色,都能看出不一样,你说他累不累?他绝对是累死的,他能够不勤奋吗?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当然成功概率会大一点,但聪明的人如果比你还勤奋,那你是不是要更勤奋?


  二、参加各种乱七八糟的大会,不如安心打磨产品


  现在,中国跟美国一样,有无数个的创业盛会、 孵化器、加速器 ,后来我发现,有点儿变味了,很多创业者都没挣到钱,创业辅导机构都挣到钱了,甚至一些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都在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这种创业大会多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愿意,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地区,每天创业者什么事儿都不干,参加四五个会都没有问题。


  一个创业者如果完全闷头在家,没有交流的机会,他可能会重复别的创业者走过的错误之路;但很多创业者,事情还没有做一点,直接到会上开始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开始宣讲所谓的创新模式。我稍微觉得有点儿过,因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认为适度的交流是可以的,但你应该花更多时间和你的团队在一起、用户在一起。


  扪心自问,这样交流下,真正就能解决你创业的问题吗?其实我觉得不能。而且,很多创业者在参会过程中,不自觉产生一种错觉。一上台,掌声雷动,你马上以为自己就是人之骄子,万众瞩目的中心。


  因此,创业热潮越热,自己要越冷静,保持适度距离,听别人讲完后要自省,要有点儿定力。如果听风就是雨,这叫东施效颦,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


  三、企业不赚钱可耻,光靠炒作、PPT发布会做不好品牌


  曾经,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到处宣讲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免费的服务,到底能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无论BAT还是360,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免费而有价值的服务,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因为今天我们讲品牌的力量,其实来源于你的用户群多少,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可能需要广告,需要很多的宣传。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功地把很多企业和它的用户连在了一起,哪一个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它连接的用户群越多,它的品牌价值自然也越大。


  所以我们今天讲互联网的品牌价值,其实最重要的价值,是取决于它的用户群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免费而有价值的服务。


  很长时间,我是一个免费理论鼓吹者。我发现,这个免费理论在互联网里非常有效,但是在今天很多新兴的行业里面,包括我们说的互联网+,包括我们说的智能硬件,包括我们做的手机里面这个免费理论,我觉得碰到了问题。因为也确实出现了很多企业追寻互联网思维的所谓免费,大行其道,但是最后企业会很难真正创造出用户价值,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也做了一个反思,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免费不赚钱,都会创造价值。 对于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果你研发了一个服务,这个服务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比如说腾讯研制了微信,比如说360做了一款杀毒软件,它的成本是固定的,随着用户使用量越多,每个用户摊大的边际成本就会越低,比如一年花一个亿,实现一个小目标,你做了一款软件,你如果有一千万用户用,每个用户的成本是十块钱,如果有十个亿的用户用,你的成本就低到了一毛钱,所以,这种情况下,免费模式暂时的不赚钱是可能的。


  你如果利用这种免费模式,你实际上比你获取一个亿用户的成本要更低,你成功地利用免费的模式,获取了几千万或者一个亿用户的基础,那么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可以利用这个用户基数提供其他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这种参与模式是的,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很多传统行业,都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之后,很多人把这个免费的理论盲目地扩大 ,扩大到什么情况呢?你投入的成本随着你服务用户的多少,是成比例增加,你就会发现,随着你的用户越来越多,你整个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导致你通过什么样的增值服务,都无法覆盖你的成本,那在这种情况下,免费模式就不存在。这就是王先生所说的,有的企业不挣钱,它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它会对整个产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想说,有的企业不挣钱,我觉得是光荣的,他可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是有的企业不挣钱,可能是可耻的,因为他违背了商业的基本发展规律。


  其次,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争论,比如说做互联网品牌是不是靠炒作,是不是靠领导人的妙语连珠,是不是靠大规模的投入广告,是不是靠大量的PPT,是不是靠大量的频繁的新闻发布会。事实证明,这些都不是创造互联网品牌的真正的策略,真正好的产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