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商业界所有可能犯的错误我都犯过


  认识马云是2009年。当时浙江省计划来年1月到港招商,第一次带着大批浙商助阵,办一场“浙江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高峰论坛”。作为浙商代表,马云成了这场论坛的“张罗人”之一,而作为在港浙乡,我被邀请协助这场活动。


  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约在港岛的咖啡厅里聊天。那时的马云周末返港和家人团聚,成为他比较轻松自由的私人时间。


  那次见面,两个彼此从电视上认识的人,礼貌点头,谈论起香港的生活、浙商和港商的种种、论坛可以做什么主题。谈到他当年到香港见投资人,马云的感慨即刻涌现,说起他创业初期和投资者周旋的种种故事。


  他笑着说:“所有创业者遇过的困难我都遇到过!”也正因为如此,马云只要挥起大旗就能轻而易举地成为创业者的教父。


  “商业界所有可能犯的错误,我都犯过,”他说,“所以现在别人快要犯错时,我一眼就能瞧出来。”


  “永不放弃”是马云的座右铭


  论坛当天,刚好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媒体对他提问,马云答得很有政治智慧:“没有一个地方做生意不会遇到困难,在艰难环境下做得好,才是英雄。”他又说,“最大的失败是放弃。”马云当年要把企业搬上互联网遇到一连串挫折,他避走美国。不信基督教的他,走进了一个小镇的教堂里,听牧师说了一段“永不放弃”的福音,决定坚持梦想。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永不放弃”成为他的座右铭。直到今天,有朋友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华人餐馆里,都还能看到主人悬挂着马云写的四个字:“永不放弃”。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其实就是话题的储备。


  论坛结束,马云意味深长地看看我,欲言谢又止,最后对我说:“你以后会用得上我!”一种很武侠,很义气,又很哥们儿的表现方式!很像马云!


  在中国人所熟知的白手起家的富豪名单里,马云无疑是特别的。他不见得最富有,却在创业者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近年来他极少接受媒体访问,但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他的名字永远是曝光量惊人的热门词汇;反对他的人几乎跟崇拜他的人一样多,而无论是反对者还是崇拜者,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都经常会像粉丝一样,激烈而充满行动力。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暴露在聚光灯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而我见过的几乎每个有创业梦的人,都熟知他的名字,都能随口背出两句他说过的名言金句。也许在这些创业者的心里,都隐隐地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马云般的人物。马云其人,与其说是企业家,不如说是商界“中国偶像”似的存在。


  马云:“凡人也有出头天”的故事范本


  马云的偶像桂冠,首先来自于他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白手起家的发迹故事。“我没有很有权的爸爸,也没有一个很有钱的舅舅”,在《与卓越同行》的录影棚里,他这样调侃创业前的自己。事实上确实如此,这样的马云,即使是成长在今天这个社会,要出头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遑论是在当时;这样的马云,当然足够耀眼,耀眼到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敏锐的头脑、准确而深刻的商业洞见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是他建功立业的唯一凭借。他的成功,是极其罕有的“凡人也有出头天”的故事范本;另一方面,这样的马云,也足够平凡,平凡到似乎每一个普通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中国人都觉得,马云的资质、经历都与他们相差无几。马云的成功,或许正是上天对自己的一个暗示,或者更直白一点,在这些或公开或隐秘的心理作用下,马云俨然代表了一个更成熟更完善,并且蕴藏着无数可能性的自己。


  跟熟悉中国商业圈的朋友聊起来,十个里有九个会评价马云有vision,字典里vision的解释很多,多与想象力、视野、愿景相关,而大家嘴里马云的vision,掺糅着远见、眼光、愿景和格局。


  今天回望马云带领阿里走过的轨迹,最让我惊叹的不仅是他的vision,还有他的企业在这个由技术推动的互联网时代里俨然是一枚现实的生存标本。又或者说,他为人称道的vision其实深深地扎根于他对这个崭新的技术时代快人一步的理解和强大的生存力上。


  阿里给我们最重要的经验:不断地关注需求,解决需求


  这似乎是阿里给我们最重要的经验:不断地关注需求,解决需求。


  从1995年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到4年后创办的阿里巴巴,马云最先发现互联网可以解决中国小微企业的迫切需求。当年,中国外贸增长强势,小微企业主们与世界沟通最重要的渠道依然是散布在江浙一带的各种小商品集散市场,和穿流其间的各色外国人。马云把互联网带到了小微企业主的面前,于是,世界被互联网拉平,外贸中长期被倚重,长期得不到真正重视和扶持的小微企业开始放大自己的力量。而阿里也借着这股强势需求渐渐成为亚洲B2B王者。


  2001年,美国纳斯达克暴跌,新经济泡沫破裂,美国消费力下降,以出口为主导的亚洲经济感到压力。“内需”成了闪着金光的新方向。利用阿里巴巴积攒的用户和经验,马云在2003年创立淘宝,开拓B2C业务。像当年的阿里巴巴一样,马云的淘宝迅速为聚拢在阿里和马云身边的海量小微企业找到了“内需”的市场。这个时候,阿里巴巴与淘宝的小小闭环已经形成:B2B2C,小微企业主们在阿里巴巴上接国外订单,在淘宝上做国内生意。


  可做B2C的淘宝并不是中国市场上的独一份儿,8848就曾经尝到过领先者的荣耀与苦涩,国外来的巨鲨eBay也在积极扩张。但马云找到了当年网上交易的痛点:信用。于是,支付宝诞生了。用“支付宝”创造出一个中立的担保人,这个朴实得近乎笨拙的解决办法,却一下盘活了因为缺乏信用体系而始终无法做大的网络交易市场。如果说阿里巴巴和淘宝成立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重大事件的话,那么支付宝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解决了网上交易的需求,更第一次成了中国人的信用建立者、管理者。至此中国的小微企业终于可以把买卖整个搬到网上,有了彻底摆脱传统渠道的能力。阿里系这片土壤孕育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网商。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中国外贸行业寒风凛冽,专注内需的淘宝却逆势飞扬,堪称奇葩。这个时候,阿里系取代传统渠道的基础工程已经孕育成了适宜生存的生态系统,互联网不再对后来者显得陌生,小微企业依附着阿里系这个生态系统,一切都被照顾得顺理成章。


  “支付宝事件”和淘宝“十月围城”更像是先行者的代价:总碰见我们从未遇见,甚至从未预见的危机。这似乎是既当玩家又是裁判的阿里,必然会在某一个点上遇到的挑战。


  今天再看阿里系这盘大棋,玩法又自不同。仔细回想,阿里已经很久不提“生态系统”这个说法了,大数据成了新的焦点。2003年为了解决网上交易而种下的果实“支付宝”,今天焕发出了大部分人始料未及的能量。在支付宝沉淀下来的10年数据,今天正在帮助阿里开拓网络金融的新疆界。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阿里金融似乎比现有的任何一家银行都解决得顺利。刚刚宣布退休的马云,马不停蹄地又搞起了菜鸟物流,中国电子商务的新瓶颈“物流”,迎来了一个专注用互联网技术解决需求的老江湖。有趣的是,不论是网络金融,还是菜鸟物流,马云都反复强调,阿里不是要再办一家银行,也不是要再搞一家物流公司。那他做的是什么?多年来反复了解大数据、试验运用大数据的马云似乎有信心像当年用淘宝打败eBay一样,在比特世界里能比银行,比物流公司提供更基础的服务。对大数据的理解与运用,就像当年最初对互联网的理解与运用一样,正在成为新时代此消彼长的关键。马云带着阿里,再一次准确地赶上了这个节奏。


  马云曾经带来了什么,又最可能再给予什么?


  在如何做马云这期节目上,编导组讨论激情而热烈。那时候的马云已经有多年没有接受中国媒体采访,而他自己的微博,在2011年6月16日,留下《狂人日记》里的一段话,没多久便逐渐隐没于微博世界,直到他辞去阿里巴巴CEO一职。


  在此之前,马云及阿里巴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一系列公关危机。编导组对马云在这段过程中是如何走过来的,充满了天然的好奇。就在编导组设想着马云会如何回应这些问题而兴奋不已时,我反向节目组提问:对于现今中国人的商业和经济生活,马云曾经带来了什么,又最可能再给予什么?


  那是远见和改变。如果说最初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荒蛮的新大陆,马云便是两眼一抹黑地探索如何在其中生存的拓荒者。这片天地如此之新,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犯错,但迅速纠错。在蒙昧大陆里,走在最前端者,最脆弱,因为他将蒙受未明的危险;但走在最前端者,又最强大,因为他最理解这片大陆。


  所以马云会在《与卓越同行》里说:“这是一个新型的动物,这个动物以前没出现过,很头痛,但这也是乐趣所在,我们必须去解决它,因为没人可推了,这个祸是我们闯的,我们只能把它闯下去了。”


  我认识的马云,原本是一个挺会自己找乐子的人。这两年他的平台越做越大,这个生态系统建设完善的过程中,让我觉得他的快乐有了一分沉静。


  采访那天其实他有一点疲惫,但是在品龙井吃茶点之后,我们就慢慢聊开了。聊着聊着他说,“我的话会不会太哲理性了。”我笑了。马云说话,喜欢用肯定句,还擅用负负得正的加强句。在《与卓越同行》的对话中,他提到:“这世界上有理想的人太多了,我在中国找不到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但真正把它变成现实去干的人很少,然后碰上困难,躲回来的人却很多,埋怨社会的人很多,埋怨没钱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说我把它给办了。”


  他曾不止一次说:“其实最大的学习,不是学习别人的成功,而是学习别人的失败和错误。”而当很多创业者都在学习马云的时候,我问他,有什么人你觉得值得学习,他笑着说:“任何行业你想做好,都没有前人。必须走创新的行业才有可能赢。所以学习行业内者必死。学习行业外者才有动力和创新的机会。”


  节目播出没多久,马云便辞去了阿里巴巴集团CEO的职务。离开之前,马云按着“小而美”的理论,像张瑞敏一样把阿里拆成了若干个自主而又协同的小个体,然后撒手寄情于生活去了。他说:“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明天开始,生活将是我的工作。”然后转身离开。


  他暂且摆出了一副旁观者的姿态。有人猜测,真要出事儿,马云会不会再出山,还是会将自己的传奇留在神坛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交给时间了。我了解的马云,虽热爱风清扬,却未必会像风清扬一般与江湖一刀两断闭关清修。“菜鸟”的飞行只是另一个开始。也许,他正从另一个角度设计一盘更大的棋局。


  小莉观察:


  马云对未来的留言充满哲理:相信未来。但我还是喜欢他私下对未来的描述。他说:年轻人如果心存对未来的崇敬、对今天的认真踏实,对昨天的感恩,就会有机会。


  一方面,他在人前是如此的自信,每每做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警示;另一方面,他又习惯性把自己缩紧放低,极力把自己形容成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说:“我是误以为我在7000米的高度,说不定我只有3000米,我可能是误以为,因为人啊,很容易把自己看高,也很容易把自己看低。”他是如此努力地让自己保持警醒。也许他早已意识到,坐在刻满了“完美”、“奇才”字样的偶像神坛之上,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